來源:金十數據
即使2025年沒有新的重大衝突,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恐仍將拖累全球經濟。全球GDP增速或將低於2024年,美國和歐洲經濟可能會有所增強,但由於貿易壁壘、氣候變化和技術障礙,新興市場表現可能持平。另外,盡管通脹和利率會下降,但高額公共債務和國防預算將限製多國政府的支出能力。
在此背景下,本文整理分享2025年十大商業趨勢及15個行業預測。
十大商業趨勢
1. 通脹下降:通脹的下降將鼓勵包括美聯儲在內的央行進一步降息,這也會推動消費者增加消費。
2. IT支出增長:企業對人工智能的利用將使IT支出增長至3.6萬億美元。約30%的美國大型企業將在人工智能上投資1000萬美元或更多,這一比例較2024年的16%顯著提高。
3. 老齡化加劇:隨著老齡化問題加劇,全球約12%的人口年齡將超過65歲。然而,全球GDP中僅有10%用於醫療保健,這加劇了對資源分配的擔憂。
4. 政府推動綠色計劃:各國政府將推動廣泛的綠色計劃。盡管可再生電力快速增長,但化石燃料仍占全球能源需求的五分之四以上。
5. 電動車成為汽車行業的亮點:電動車銷量預計將增長四分之一,但續航焦慮使許多買家卻步,部分消費者可能轉向無需插電的車型。
6. 航空業承諾減少碳排放:航空公司在承諾減少碳排放的同時,將繼續購買新飛機。隨著國際遊客數量上升至16億,旅遊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占比將達到5%-8%。
7. 住房市場引發擔憂:即使全球2.1萬億美元的房地產貸款將到期,住房市場仍然讓政策製定者和監管機構感到緊張。
8. 綠色政策推動金屬價格上漲:綠色政策將使全球金屬價格上漲7.5%,需求增長涵蓋從汽車電池到電纜涉及的一切,從而推高銅和鋼鐵等金屬的價格。
9. 環保目標刺激基礎設施投資:環保目標將促進全球基礎設施投資,固定資產總投資將接近28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四分之一。
10. 航運業應對綠色趨勢:航運業的40%排放量將被納入歐盟排放交易體係。此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也對航運業構成衝擊。
15個行業預測
汽車行業
在2024年幾乎停滯不前後,2025年全球新車銷量預計將增長2%。得益於新興市場基礎設施的擴展,新卡車銷量增速更快,預計將增長4%。電動車(EV)將成為汽車市場的唯一亮點,銷量預計將增長近四分之一,但需求仍低於近年來的高峰。續航焦慮和高價格將推動一些消費者轉向無需充電的車型。
盡管減少汽車排放的努力步履維艱,但這一目標仍是重點。挪威計劃到2025年實現所有新車零排放,成為首個達成這一目標的國家,但麵包車將未能實現目標。作為排放政策的落後者,澳大利亞將終於引入燃油效率標準。然而,歐盟已將Euro 7排放標準的實施推遲至2028年。盡管如此,燃油和柴油驅動的汽車將麵臨更多限製。更多城市將設立零排放區,斯德哥爾摩將成為首個禁止化石燃料汽車進入市中心的城市。
中國將在電動車目標上超預期,貢獻全球一半的電動車銷量。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將擴大市場份額:計劃在中國以外銷售更多汽車,並將在巴西和匈牙利新建工廠。越南的VinFast將進軍印度和印尼。西方企業也將反擊。大眾和特斯拉正在開發更便宜的插電式車型,而豐田將為中國市場推出一款自動駕駛電動車。然而,對中國電動車的更高關稅壁壘以及更嚴格的本地化要求將為綠色汽車計劃帶來複雜性。隨著供應鏈分化,汽車製造商將尋求新的芯片和電池工廠以支持電動車生產。
國防行業
烏克蘭、黎巴嫩和加沙的戰爭將推動對武器的需求,但國防開支將分布不均。作為全球最大的國防支出國,美國的軍事預算將增加4%,達到8840億美元。北約將討論把國家防務支出目標提高到GDP的2.5%,盡管三分之一的成員國尚未達到當前2%的目標。北約將製定一項廣泛的戰略以應對俄羅斯,並向烏克蘭提供430億美元繼續戰鬥。但德國計劃將對烏克蘭的支出減半以節省資金。
由於擔心美國對北約的承諾可能減弱,歐盟將啟動快速部署部隊並擴大彈藥生產。同時,俄羅斯大量蘇聯時代的裝備到2025年年中將不再可用。盡管美國國內存在一些反對意見,但美國將繼續支持以色列。菲律賓將提高國防開支;澳大利亞將通過為外籍居民提供參軍入籍機會來增加部隊人數。日本將部署新型無人機,而美國將部署其旨在以每小時6,115公裏(3,800英裏)飛行的高超音速導彈。
盡管全球緊張局勢可能加劇,美國空軍將在2025年退役250架老舊飛機,使其總飛機數量減少到不足5,000架,這是近年來的最低水平。新的機型,如F-35隱形戰機,將會有所幫助——如果能解決其現存的問題的話。
能源
2025年,能源消費預計將增長2%,達到創紀錄的14.5萬億噸油當量。化石燃料將占能源消費總量的80%以上,使碳排放比1990年的水平增加1.7倍。煤炭使用將在歐洲和北美減少,但印度和俄羅斯仍將堅持使用煤炭。
石油的使用量也將增加。為了將布倫特原油價格維持在每桶約77美元,OPEC+將繼續削減石油產量,但非OPEC國家(主要來自美洲)的產量將激增。歐盟將繼續減少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例如捷克共和國將通過管道連接到意大利的石油供應。波羅的海國家將從俄羅斯電網脫離,但俄羅斯天然氣將繼續通過保加利亞輸送到歐洲。
綠色能源將蓬勃發展。可再生能源(包括水電)將占全球供應量的14%。風能和將提供全球六分之一的電力。印度古吉拉特邦將建成一個大型太陽能農場,供應該國4%的電力需求。讚比亞將建設數十個太陽能微電網,為偏遠村莊供電。德克薩斯州將迎來其第一個連接電網的地熱發電廠。中國、印度、韓國和土耳其將啟用新的(無碳)核反應堆,使全球核反應堆總數達到447座。
中國將大幅超越其國內綠色氫能生產目標,計劃生產超過20萬噸綠色氫氣。事實上,內蒙古和甘肅(位於北部和西北部)計劃單獨生產這一目標的數倍。然而,挑戰在於需要新建管道將燃料運輸到中國人口密集的東部地區。
金融服務
隨著2007-2009年金融危機後製定的巴塞爾III規則最終階段的實施,2025年銀行將遊說監管機構進行調整。美國銀行擔心利率下降,將抵製提高資本緩衝的壓力。這種退縮可能引發歐盟銀行的抗議,而亞洲銀行由於增長較快,態度會更加樂觀。全球銀行貸款預計將增長7%,達到112萬億美元,監管機構將特別關注商業地產貸款,因混合辦公模式的轉變對其造成影響。
氣候變化將挑戰保險公司的精算計算。然而,大型保險公司瑞士再保險(Swiss Re)預測該行業將快速增長,壽險保費預計將達到3.1萬億美元,非壽險保費預計將達到4.8萬億美元。許多國家的環境披露規則將收緊,歐盟企業將發布首份可持續性報告。然而,美國反對“可持續”投資的風潮將持續蔓延。
現金將不再是主流:2025年,全球將有20億張信用卡,但隻有300萬台ATM機。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之間的界限將進一步模糊:菲律賓將允許新數字銀行成立,西班牙的BBVA將在德國推出一家數字銀行。巴西將推進其中央銀行數字貨幣Drex。歐盟將決定是否推進數字歐元計劃。
盡管英國脫歐,倫敦清算所(LCH)仍處理約95%的歐元計價利率互換交易,以及大多數美元計價的互換交易。歐盟本希望投資者在2025年前轉向德國的Eurex等競爭對手,但目前看來這一目標尚難實現。
食品與農業
2025年,大多數食品商品價格將隨著供應的增加而下降。經濟學人智庫(EIU)的食品、飼料和飲料指數預計將比2022年的峰值低25%。飲料和糖類價格將領跌,而油籽和穀物價格相對穩定。隨著厄爾尼諾現象結束,拉尼娜現象將對美洲的收成造成破壞,但對亞洲則有利。盡管烏克蘭作為主要小麥生產國麵臨困境,但小麥產量將有所反彈。隨著全球價格下滑,印度將放寬大米出口限製。甚至在過去兩年中大幅上漲的可可價格也將下降四分之一,這將令巧克力愛好者欣喜。
棕櫚油生產商和咖啡市場將因歐盟推遲的森林砍伐法規而獲得額外一年的準備時間,而美國飲料製造商則推遲了塑料使用目標。然而,歐盟的新法規將推動食品堆肥和塑料回收。中國將加大對食品添加劑的監管,日本將對食品包裝實施限製。英國將擴大可持續農業激勵措施,但全球生物多樣性計劃的資金不足。針對煙草、酒精、脂肪和糖的罪惡稅將蔓延,德國甚至可能對肉類征稅。
2025年,全球消費者在食品上的支出將達到11.5萬億美元,比2024年增長近6%。消費者將食用更多的魚和肉,盡管植物基食品的銷量也在增加。然而,即使食品銷售增長迅速,食品企業的利潤卻會從近期高點回落。聯合利華(Unilever)將裁減7,500個工作崗位,而達能(Danone)將把戰略重心轉向營養產品。
醫療保健
2025年,隨著人口老齡化和醫療人員短缺,醫療保健係統將麵臨更大壓力。全球近12%的人口年齡在65歲及以上。然而,全球GDP中僅有10%將用於醫療保健,低於新冠疫情期間的11%。全球醫療支出將達到11萬億美元,其中近一半將來自美國。
隨著各國擴大公共醫療保險,強製性支出將超過自願支出。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將要求外籍人士強製投保;中國將致力於改善公立醫院和診所。然而,世界衛生組織(WHO)為全球新增10億人獲得全民醫療覆蓋的目標將未能實現。尼日利亞的全民醫療計劃將陷入困境;印度政府也將無法達到其支出目標。美國則將就奧巴馬醫改補貼即將到期的問題展開辯論。
世衛組織將啟動其第14個四年計劃,重點關注氣候變化。隨著極端天氣導致的死亡人數增加,各國政府將開發預警係統;美國的汽車製造商將為車輛增加高溫警報功能。對傳染病的擔憂將促使各國政府簽署推遲已久的疫情條約。隨著中國和印度生產出更便宜的版本,肥胖藥物的數量將激增。諾和諾德(Novo Nordisk)將嚐試將其減肥藥物轉化為心髒治療藥物。隨著更多昂貴療法的出現,總體藥品銷售額預計將增至1.7萬億美元。
疫苗研發將在2025年取得進展。巴伐利亞北歐公司(Bavarian Nordic)將生產1,000萬劑猴痘疫苗。科學家將測試禽流感疫苗以及一種針對冠狀病毒的全能疫苗。mRNA癌症疫苗的交付甚至可能開始。
基礎設施
綠色政策將在2025年引發一場基礎設施建設熱潮。作為基礎設施支出替代指標的固定資本投資預計將增長6%,達到28萬億美元(約占全球GDP的25%)。其中近五分之一將發生在美國,拜登時代的補貼政策將推動支出,但仍無法滿足基礎設施需求。歐洲和中國將在綠色基礎設施和數字網絡上進行大量投資。
資金來源將包括政府、養老金基金、主權財富基金以及私人企業。大量資金將流向可再生能源(詳見能源部分),進而支持數字化發展。然而,數據中心的增加將對電網造成壓力。5G通信網絡也將逐步擴展。日本的世界博覽會將勾勒數字化未來,沙特阿拉伯將投資其未來主義城市Neom。
盡管綠色出行的趨勢正在興起,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卻將落後於預期。歐洲的鐵路將迎來複興,從布魯塞爾到威尼斯的夜班列車和從阿姆斯特丹出發的新線路將投入使用。過度依賴飛機的東歐地區將新增布達佩斯至貝爾格萊德的直達鐵路線路。印度將在2026年3月之前新增近13,000公裏的公路。
戰爭和網絡破壞將在2025年威脅基礎設施計劃。加沙-以色列戰爭的後果將危及發電廠和蘇伊士運河。隨著風險增加,聯合國將推進網絡犯罪條約的簽署。2025年,針對關鍵基礎設施的網絡攻擊可能達到數億次。
信息技術
有人可能會建議將這一部分重命名為“人工智能(AI)”。對人工智能的狂熱將推動IT總支出增長8%,達到3.6萬億美元,盡管增速低於2021年疫情推動下的14%的增長高峰。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嚐試利用ChatGPT和其他大型語言模型,數據中心的投資和收入都將增長。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Y)稱,美國約30%的企業將在AI上投資至少1,000萬美元,而2024年這一比例為16%。蘋果將向更多iPhone用戶推出其生成式AI工具Apple Intelligence。
部分投資熱潮可能並不理性。谘詢公司Gartner預測,30%的生成式AI項目將因高昂成本和不確定收益而無法通過“概念驗證”階段。即使是更進一步的項目也未必能證明其熱度的合理性。同時,監管機構正加緊關注。2025年,歐盟《人工智能法案》(AI Act)的部分條款將生效。非洲聯盟將努力製定共同的AI戰略。
在硬件方麵,芯片製造競爭將加劇。作為AI芯片領域的霸主,英偉達將麵臨來自Arm和穀歌等競爭者的挑戰。各國政府將爭相吸引芯片製造業落地,以保護供應鏈。美國的美光科技將生產其首批印度製造的芯片。
2025年將是聯合國“國際量子科學與技術年”,以紀念該領域誕生百年。量子計算機可能以今天機器的百萬倍速度完成操作,但實現廣泛采用的道路將非常漫長。
媒體與娛樂
2025年沒有奧運會,也沒有大規模體育賽事,更沒有美國大選。與2024年相比,2025年對廣告商而言缺乏吸引力。根據廣告巨頭電通的預測,2025年全球廣告支出增長將放緩至約4%。數字廣告銷售(占總額的60%以上)將以自2020年以來最慢的速度增長。
廣告商將轉向其他數字工具。人工智能(AI)將成為廣告製作和目標投放的潮流,但媒體巨頭與AI公司之間關於版權和其他問題的爭鬥仍將持續。社交媒體對廣告商至關重要,但也將吸引監管機構的關注。
有線電視正處於垂死掙紮中。到2025年,72%的美國家庭將已經切斷有線電視服務或從未訂閱過有線電視服務。隨著亞馬遜Prime和Hulu等流媒體平台推出支持廣告的訂閱選項,有線電視的衰落加速。隨著有線電視平台失去直播體育賽事的支持,這一領域的終結鍾聲將敲響。從2025年開始,亞馬遜將獲得NBA比賽11年的播放權,而世界摔跤娛樂(WWE)的每周節目將轉到Netflix平台。
流媒體平台也在衝擊電影票房。即使到了2025年,影院收入也無法恢複到疫情前的水平。谘詢公司普華永道預計,影院收入將達到410億美元。影院的一些希望來自《阿凡達3》和《碟中諜》係列第八部電影,這些電影因好萊塢罷工而推遲上映。
迪士尼在印度的表現不佳,但如果監管機構同意,迪士尼的夢想將在2025年成真。屆時,迪士尼的印度分支將與當地巨頭Reliance Industries的流媒體業務合並,新公司將擁有7.5億印度觀眾。
金屬與采礦
綠色政策和建設需求的增加將推高2025年的金屬價格,即便其他工業商品價格可能下降。經濟學人智庫(EIU)的基本金屬指數預計將上漲7.5%,超過2022年的峰值。對電纜和電池的需求將推動銅價上漲。基礎設施投資將穩固鋼鐵、鐵礦石和鋁的價格,並提振鋅的表現。錫因電子消費需求而閃耀,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在不確定時期仍將熠熠生輝,鑽石也將恢複光彩。
其他金屬的前景黯淡。由於電動車銷售低迷且汽車製造商嚐試新型電池,鎳、鈷和鋰的價格將緩慢上漲。鉛價將艱難上行,而鉑金和鈀金的價格將下跌。
礦業公司將維持投資穩定。英美資源集團將資本支出保持在57億美元;淡水河穀也將維持65億美元的支出。拉美和非洲的政府將積極吸引投資者。厄瓜多爾將提供采礦許可證,智利將簽署鋰礦合同。
2025年,挪威將拍賣其北部海底部分的采礦權,探索北極將迎來新意義。投資者尋求銅、鎳和錳等資源。挪威聲稱海底采礦可以可持續進行,但抗議者的反對聲勢將十分高漲。
房地產
利率下降將支撐2025年的房地產市場,盡管一些國家的城市中心仍將比疫情前更加冷清。隨著更多雇主要求員工每周工作幾天,辦公室租賃活動將有所回升。優質地段的商鋪表現將依舊堅挺。但隨著在線零售的增長趨緩,倉庫租賃將趨於平穩。旅遊城市將充滿活力,但酒店建設將放緩,海灣國家和印度是例外。
房貸成本將降低,但房源短缺將使房價和租金對許多人來說依然高不可攀。各國政府將鼓勵增加住宅建設,尤其是在歐洲。英國計劃重新規劃部分綠化帶以建造150萬套新住房。荷蘭的建築業將複蘇,即使是西班牙低迷的房地產市場也將出現轉機。隨著住宅供應增加,歐洲每戶平均人口將降至2.4,全球則降至3.3。
歐洲的銀行監管機構將密切關注房地產市場,防範泡沫破裂的跡象。在美國,辦公樓價值將下降,不良貸款將上升。全球將有2.1萬億美元的房地產貸款到期,其中四分之三在美國。節能目標也將帶來壓力。在歐盟,許多老舊建築需要進行改造,否則將成為擱置資產。
零售業
2025年全球零售銷售量預計將比前一年增長超過2%,是自2021年以來的最快增速,這得益於發達國家通脹放緩。然而,無論是實體零售還是在線零售都麵臨經濟障礙。高利率和信用卡債務將抑製非必要消費,導致許多零售網絡縮減規模。美國折扣購物連鎖店Family Dollar計劃關閉超過300家門店。家具和其他家庭用品的零售商也將麵臨困境,因為房價和家居用品的高價格會讓潛在買家望而卻步。
其他障礙來自監管方麵。美國立法者將通過打擊中國低價在線零售商Shein和Temu來保護本土企業。另一家中國公司TikTok計劃在歐洲擴大其Shop功能,即使其在美國的未來麵臨威脅。在北美,在線購物占總銷售額的約18%,與亞洲相當,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綠色環保趨勢也將為商業增加更多的繁文縟節。法國立法者將尋求禁止快時尚廣告以減少碳排放(2020年歐盟消費者使用的紡織品每人產生了270公斤的二氧化碳當量)。為了促進物品再利用和回收,歐盟將要求企業將舊衣物和鞋類與其他垃圾分開。綠色環保和經濟實惠的趨勢將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購買二手服裝。根據二手交易平台ThredUp的數據,到2025年,二手服裝將占時尚市場的10%。
航運與物流
中東緊張局勢將擾亂經由蘇伊士運河的海上運輸,持續到2025年。蘇伊士運河是亞洲與歐洲之間最短的通道,航運公司將不得不繞道好望角,延長航程,這將使埃及損失數億美元的收入。全球範圍內,港口工人不滿而引發的罷工可能導致更多的運輸延誤和損失。
航運業還將麵臨監管挑戰。從2025年開始,航運公司將不得不為汙染付費,因為歐盟的碳排放交易係統將覆蓋其40%的排放量,到2027年將覆蓋100%。歐盟還將對免關稅交易的低價值商品規則進行嚴格監管,這將影響電子商務帶動的跨境貿易——這一領域迄今為止一直是航空貨運承運商的福音。
卡車運輸業也麵臨坎坷之路。艱苦的工作條件讓更替老齡司機變得困難。僅澳大利亞就有數萬個職位空缺,預計這一短缺現象將持續到2025年及以後。
電信行業
隨著老舊移動技術逐漸失寵,5G訂閱用戶預計將在2025年增長超過25%,達到28億。這是大型電信公司愛立信的預測。根據研究公司IDC的數據,5G手機將占銷售額的四分之三,推動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2%。盡管如此,5G覆蓋的普及速度仍然緩慢,目前北美隻有超過50%的用戶使用5G服務。與此同時,經濟和政治狀況不穩定的巴基斯坦將在2025年完成5G頻譜拍賣。非洲則落後甚遠,隻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國家啟動了5G服務。但這並未阻止移動寬帶標準組織3GPP開始規劃6G技術,其工作將在2025年啟動。
固定互聯網服務的進展將較為緩慢。外匯短缺和電信基礎設施被盜的風險將導致尼日利亞未能實現到2025年為70%的公民提供寬帶接入的雄心目標。印度僅有81%的人口將能夠使用互聯網。
國際連接主要依賴海底電纜,但這些電纜麵臨衝突帶來的風險。各國政府正在采取應對措施。2025年,法國政府將收購諾基亞的海底電纜業務。越南計劃到2025年增加多達四條海底電纜,以期到2030年將國際連接數量提高到15條。2025年,包括OneWeb和埃隆ⷩ欦聾的StarLink等公司在內的企業可能會通過衛星提供互聯網服務,前提是政府能及時分配頻譜。
旅遊與旅行
2025年,全球旅遊出行人數將達到16億的曆史新高,這將促進經濟發展,但也會激怒當地居民。中國的出境旅遊人數將占全球的十分之一,終於超越疫情前的水平。泰國因放寬簽證要求將受益,印尼可能緊隨其後。中國還將放寬入境遊客的限製。然而,中國遊客對海外購物的熱情可能會減弱。盡管如此,亞洲在旅遊支出中的份額將達到37%,與歐洲持平。
歐洲將吸引超過一半的國際遊客。反對過度旅遊的抗議活動將持續,擁擠的城市將限製短期租賃。歐盟將通過要求包括英國和美國在內的60多個國家的遊客支付7美元的“免簽費用”來加強監督。隨著挪威限製斯瓦爾巴群島的登陸,前往北極的旅行將變得更加困難。但中東和非洲的一些地區將歡迎更多遊客,例如沙特阿拉伯和讚比亞正在投資建設酒店。
從歐盟到新西蘭,“可持續”旅行將成為流行趨勢。更多航空公司將加入Corsia這一減少碳排放的協議。英國將強製使用更環保的航空燃料。然而,全球旅遊業仍將排放全球溫室氣體的5-8%。中國商飛(Comac)將推出C919飛機,挑戰空客和陷入困境的波音公司,爭奪市場份額。
2025年,出國旅行的印度人數將增長17%,達到2900萬人,約為中國總數的五分之一,但增長速度更快。許多印度遊客將前往中東和美國,但約70%會留在亞洲,得益於簽證豁免政策。印度遊客的人均消費將達到1400美元,遠高於全球平均的1033美元。
本文由撫今追昔網2025年10大商業趨勢及15個行業預測 房價和租金依然高不可攀?撫今追昔網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兩會一號提案建議壟斷行業征收暴利稅”